《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飞行需要注意的重点事项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下文简称:《条例》)。
那么2024年《条例》施行后无人机该怎么飞呢?
非经营性飞行活动 | |||
(适飞空域) | |||
经营性飞行活动 | |||
(适飞空域) | |||
法规处罚
问题一:120米真高到底怎么算?
真高指的是飞行器距离某基准⽔平⾯(多指地面)的垂直高度。
这个是网上争议最多的,主要有三种说法。
1、无人机到飞行区域地面,固定不变的高度。
2、无人机到地面随着山体起伏、和建筑物高度变化。
结论:第三种是正确的。
我们从一栋高度300米的楼顶起飞再向上飞120米,这种情况真高是420米。
我们从一座高度300米的山上起飞再向上飞120米,这种情况真高是120米。
问题二:以后申请后最高只能飞300米?
结论:分情况,融合空域限高300米,隔离飞行(需获批)是没有高度300米限制的。
问题三:自己组装的无人机可以在适飞空域飞吗?
结论:根据以上几条法规要求,组装的无人机必须具备广播式自动发送识别信息。除微型外,需要向无人驾驶航空器一体化综合监管服务平台报送识别信息等功能才可以合规飞行。
问题四:《条例》外还有很多法规和无人机飞行活动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条例》对于很多限制区域距离从XX米改成了一定范围。在各地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中,铁路沿线两侧500米范围内禁止升放无人机、风筝、气球、孔明灯等低空漂浮物。
再次提醒:铁路沿线两侧500米范围是不能放飞无人机的。
结论:无人机飞行除了要遵守《条例》规定外,同样要注意遵守多部与无人机相关的法规。
问题五:到底哪里是适飞空域?
结论:《条例》对于管制空域区域统称“一定范围”的区域。未使用之前版本类似500米~2000米范围这种具体数据。目前只能等待各地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
想改造航模、FPV成为“无人机”,最难的就是广播式发送识别信息和向一体化综合监管服务平台报送信息。不能认定为“无人机”的只能在飞行营地和室内飞行。
有的朋友说从楼顶起飞就可以超过120米高度?
有的无人机在楼顶起飞显示高度是0, 飞到120米限高后,实际上是楼高+120米,从楼顶飞出去,虽然能突破120米限高。但此类“卡bug”的方式,依然属于违规。
《条例》中最关键的无人驾驶航空器一体化综合监管服务平台是什么?
人划线
咨询电话:0871-6456 4802 |手机:185 0871 0873|地址:昆明市西山区前福路284号|电子邮箱:942055399@qq.com
版权所有:云南超图地理信息有限公司|备案号:滇ICP备13000358号-1|技术支持:天人网络